第40章兖州黄巾军
兖州:济河之间,优土质原,旧遗孔孟良风,其人尚儒好学,性直怀义,故封之曰“兖”。
黄巾贼绝大多数之人均为普通平民百姓,因天灾人祸加之张角等人的蛊惑汇聚在一起。
“苍天已死、黄天当立。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。”
这句众人耳熟能详的偈语便是他们的口号。
随着张角、张宝、张梁三位核心人员的战死,其余黄巾贼各自为战再也不成气候。
当然这个不成气候也只是从政治方面来说,没有一个核心的领导者和领导纲领,他们的起义自然变成了无根之木,无水之萍。
再加上黄巾贼聚集在一起,拖家带口,不事生产,所谓的粮草辎重自然只能靠抢夺来获取。
如果用一句生动的话来形容他们,那就是蝗虫过境。
所过之处只要能吃的均会被吃掉,当没有吃的时候,易子而食的现象也比比皆是。
易子而食,简单的四个字却描绘出了人为了活下去承担的巨大痛苦。
互相交换孩子吃,想想总感觉毛骨悚然。
随着朝廷安抚流民的政策出来,已经有许多地方的黄巾贼又渐渐回归于之前的正常生活。
不过这中间经历的一切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淡忘。
而如今的兖州则成为了黄巾军的新目标。
这群劫掠兖州的黄巾军是从青州而来,至于为什么没有继续呆在青州。
原因非常简单,因为青州已经没有吃的了。
没有吃的了,人就会饿死。
汇聚在一起的黄巾军自然不想饿死,那只能继续祸害其他的地方。
所谓“匪过如梳,兵过如篦。”
盗匪过来掠夺,就像梳子一样梳理了一遍把家里财物都掠走,但是梳子齿与齿之间间隔大,仍有漏过的。
而篦子齿很细,兵丁过来掠夺,是明打明地,时间充裕,细细地搜刮,掠夺得比匪还要狠。
黄巾起义中最开始的一批是有些组织的人,而后便是裹挟着其他老百姓。
在朝廷看来,最初的黄巾贼最多也就只能算作匪而已。
但随着战争时间的延续,本来战斗力低下的黄巾贼变成了黄巾军,那就是非常棘手的事情了。
如今的黄巾军中可战之人已有不少,目前制约他们便是粮草问题。
拥有战略眼光的曹操和鲍信二人自然看出了这其中的问题。
曹操提议道:“允城,如今黄巾贼已胜过一阵,操料定其必然会轻敌。”
“我等可提前在寿张设伏,这样趁其立足未稳,将其主力击溃。”
“其主力溃散,则其余等人不足为虑。”
“届时便剿抚并用,收其可战之人,安顿余众,则兖州可定!”
“兖州定,我等则可攻略青州,有青州、兖州在掌握之中,那便有了与董卓较量的依仗。”
曹操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,以他的经验来看,自己的这套策略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一旁的鲍信闻言,沉思片刻,“孟德此言有理。”
“此计可行。”
“有了兖州、青州二州之地,纳黄巾之贼,就有了与董卓较量的本钱。”
“只不过信还是之前的态度啊,如今可不是董卓一人难对付了。”
说到这里,鲍信轻叹一声。
曹操先见鲍信同意,笑道:“那好,此次操便与允诚一同领兵,由骑兵先行开路。”
“至于允诚先前所言,操谨记于心。”
“定然不会忘。”
鲍信点了点头。
要说曹操和鲍信在打什么哑谜,那是因为在许久之前,鲍信曾与曹操言,袁绍公器私用,明为讨伐董卓,暗却是在积蓄实力。
将来肯定会变成第二个董卓。
如今袁绍已占据冀州之地,若是等他站稳脚跟,那就真按鲍信所说的剧本来演了。
不过当下还是要先解决兖州内的黄巾军才是。
随即曹操向下首众将吩咐道:“众将听令!点齐兵马,兵发寿张!”
众将齐声喝道:“末将领命!”
随着曹操一声令下,大军开始动作起来。
曹操与鲍信则带着骑兵先行而去。
然而曹操与鲍信因为行军速度过快,导致骑兵与兵步相互衔接出了问题。
再加上运气“太好”,本要设伏,没想到竟直接撞上了黄巾贼的主力兵马。
他们的骑兵被黄巾贼围住了!
战场之中一片混乱,厮杀声不断,原本擅长冲锋的骑兵陷入了军阵之中。
鲍信左手勒了勒控制坐骑的缰绳,眼神中露出焦急之色,右手倒提长枪,之前才杀完人的长枪上殷红的鲜血滴落在地。
滴落鲜血的枪头上寒光闪烁,显然在方才的战斗中已收割了不少人命。
“将军!我等快撤吧!”
鲍信身边一亲卫急声道,“如今黄巾贼人数众多,若是再不撤恐怕就走不了了!”
“不行!”
“孟德因吾之故前来救援兖州,如今他身陷贼中,吾岂能独自逃生!”
鲍信一声厉喝:“休要多言!”
“尔等速速收拢兵马,随本相前去救援!”
鲍信身边的亲卫见他如此言语,咬了咬牙,应道:“属下令命!”
言罢,他领着数人打马便走,前去收拢四散的兵马。
而此时的被黄巾贼包围的曹操甲胄上布满血迹,不过大部分都是黄巾贼留下的。
只有亲卫本部人马百余人跟随其身旁,其余诸军皆散落在军阵之中。
曹